【跨界對談】著名作詞人/暢銷書作家 何厚華 X 易寬設計:幕後推手的真情對談!
- 加入收藏
「即便我們的職業不同,想要回歸人本初心、打造一個讓人有共鳴的事物,這點是一樣的!」本次OPEN團隊邀請到著名作詞人/暢銷書作家 何厚華 老師與 易寬設計 張華騫 設計總監 進行跨界對談,藉此難能可貴的機會,揭開網紅店設計師與創作者兼教育家的幕後樣貌,將兩人為人著想的心念、於空間、於創作注入的溫暖情感,展現於舞台前!
著名作詞人/暢銷書作家 何厚華
何厚華老師因創作比賽踏入唱片圈,做過百張專輯、寫過四百多首歌詞,擔任亞洲電台「醉心亞洲夜」主持人、飛揚電台「飛揚夜未眠」節目主持人,得過電台情人第一名,出版書籍《不流淚,那就下雨吧!》、《我沒有不快樂,只是很孤單——何厚華的幸福週記》等,現今就任國立師範大學流行音樂產學EMBA助理教授、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,以實際經驗帶領學生在流行音樂領域中學習,多年來持續為音樂界貢獻心力。
易寬設計 張華騫 設計總監
「以專業同理的視角,豐富多元的經驗,力求跳脫既有的思維框架,應合每一位屋主對空間的需求和嚮往。」從易寬的設計理念,可知張華騫總監是如何打造手下一個個不易被淘汰的商空,以及貼近人心的住宅。
透過觀察日常的街道、以旅行汲取創作靈感,他以柔韌勁道揮灑出各個設計作品,榮獲美國Muse Design Awards銀獎、德國iF設計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,也以特出之姿吸引眾多客戶和消費者!
(以下對話,何厚華老師簡稱何,張華騫設計總監簡稱張。)
(圖)將生活與創作串連的何老師,無論一花一草、風鳴鳥囀,都能轉化為筆中墨水。
Q:總監曾說過,品牌成功的秘訣,就是專心做好每一件事;何老師也曾說,「從懂事以來,我只知道要努力,等機會來了就做選擇,然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」;而也正如同何老師在一次演講中引用到的話一般,「人要經過很久以後才會開始變年輕」,累積經驗才能透過淬煉釋放想像力,想請問兩位:您們如何定位自己與創作/設計間的關係?
何:生活就是創作,人要想著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創意,不管是自己的心情寫照、人生經歷,還是和不同歌手、藝人合作下的想法,都很珍貴;生活這件事,除了自己以外,和周遭的人產生關係連帶是重要的。雖然這和張總監所從事的設計產業完全不同,但裡頭的共通點是:「為別人打造、適合那個人」。設計是居住的,歌詞是消遣和娛樂,要回到基本的、人的生活的部分;家是有感情的,要簡單。好比我寫詞不寫太抽象的東西,就怕沒有共鳴。
張:何老師說的寫詞部分,跟空間一樣,如果人來到空間而沒有共鳴,這個空間也不可能會成功。
我自認不夠聰明,所以一輩子只做一件事,而且要把它做到最好;設計對我來說是創作,創作有無限可能,無遠弗屆,不能只侷限在一個地方。影響我設計理念最大的部分是:空間適不適合人去居住、使用起來方不方便。設計的時候不能只為了自己的想法而設計,所以我在設計的時候想的不是自己跟設計,而是設計跟業主的關係!
(圖)透過實際造訪各式風土,張總監往往能將嶄新的體悟與感動鎔鑄於作品中。
Q:談完創作與自身,在先前的訪談中,注意到總監的作品中常可見到木元素,請問總監對於自己的作品有什麼必然的要求,或是溝通中會想推介給業主的調性?也想請問何老師,您在創作和教學中是否有自己潛移默化置入的元素?您又為什麼會如此發想?
何:在課程規劃中,我會把最後一堂劃為「愛的課程」。創作若無初心、無愛,寫出來的東西是無法觸動人心的,「你有多久沒有擁抱身邊的人」、「你有多久沒有向說邊的人說你愛他?」像這樣的表達是很重要的,也是創作的核心。
另外,「觀點」這件事也同樣是我密切關注的。人最可怕的是沒有觀點,偽善的人想迎合全部的人,卻難以達成,而沒有觀點的人說詞不容易被理解,但有主張的人只要有人能喜歡他的觀點就足夠,不需要討好所有人。就好比很多人會對我的言論有意見,最後我的決定就是捨棄這份關係、刪除好友;因為我的臉書是個人頁面,不是粉絲專頁啊!保持這個心態持續經營下去,久而久之同溫層會出現,會有一個可以做自己的地方,使人覺得非常開心。
張:木元素最接近自然,人接近自然就會是放鬆的,可以卸下心防;所以石頭、木頭都是我會置入的元素。至於在設計上,我不會特別推薦,就是「以人為本」,如果業主不喜歡,你強加在他身上也只是造成痛苦。
聽了何老師的話,我覺得要在空間裡注入愛是有點難度的。除了關照空間給業主的感受之外,還要注入愛,這是不一樣的層次。
回想小時候,我很希望有自己的空間,會幻想一些對空間的想法⋯⋯。
何:那你後來有實踐在自己的生活裡面嗎?
張:遊戲的、沉靜的空間等等,兒時的經驗造就我現在的設計,買不起豪宅就做豪宅,用心裡的愛去做設計,盡可能做到符合自己的高標準;不只對業主負責任,也算是我給從前的自己的回饋。
(圖)一路走來,向來珍惜和周遭人事連結的何老師,和好友保持著良好關係,也在因緣際會下,和自己當年的偶像潘越雲有所交集。
Q:何老師曾在著作《我沒有不快樂,只是很孤單——何厚華的幸福週記》說過,自己想製作更多歌曲,讓更多人去戀愛、療癒,想請問將每天都視作美好的何厚華老師,在寫作和情緒療癒上,有什麼樣的看法?
何:我覺得活著就要愛,這份愛不侷限於戀人間,也包括和家人、朋友的愛,沒有愛的生活會非常無聊。我非常喜歡李宗盛創作的《愛的代價》,你不能只接受愛的正回饋;愛是「有付出、有受傷、有反饋的」,我鼓勵大家去愛去受傷,再療癒、再嘗試。透過我的創作,希望大家可以早日療傷完畢,向前邁進!
(圖)愛好旅行的張總監,走過大山大海,留下許多珍貴足跡。
Q:總監說過想設計一個讓身心慢下來的場所,比方像教堂這般給人寧靜感的場域,請問總監會如何呈現這個場所,又如何把它和人做連結?
張:安靜不是沒有聲音,是心安靜,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寧;就算漫步自然,周遭還是有蟲鳴鳥叫等聲響。如果讓我形塑這個空間,我會往光影和風的流動去琢磨,一開始就塑造平和氛圍,循序漸進地帶人進入這個場域,並且會再努力把愛注入其中。
何:補充一下,你說你在學習怎麼把愛放入空間,我相信你已經做到了。如果你愛你的設計,並且帶著這份心情去做,就會有同樣的情緒在裡面;創作時內心的真實感受,會反映在作品上,讓看到的人有所感觸。
(圖)喜愛四處旅行的何老師,近幾年將足跡踏上日本較偏鄉的地方,感受各地沉靜風姿。
Q:接續想請問:總監曾說過,旅行是自己創作的重要養分,而何老師也旅居北京多年,將人生視作旅行,並在過程中展開新生活和認識新的人;請問兩位,旅行在外的經驗,在您們的作品上留下了什麼痕跡?
何:以前是個工作狂,這輩子是在近十年才理解旅行;以前覺得旅行就是一群朋友一起去,現在覺得一個人到達目的地,也是不一樣的感受。一次因緣際會下,有機會到日本旅行,發現一個人走走也不錯。踏上異國的感覺就是和國內旅遊不同,不用特別去多厲害的地方,就會感受到一種心情的轉換。
旅行既然影響了生活,也讓數學系出身的我比較隨興,會神來一筆得到靈感,而當中的經驗也改變了創作的各個層面。生活不用那麼多計畫,可以隨興一點,旅行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看法。
張:喜歡上旅行好像也是近幾年的事,喜歡它是因為我喜歡坐飛機,沒有電話干擾,可以盡情看電影,不用多想。旅行對創作的意義,可以落實在許多地方,像是異國餐廳。坊間的仿希臘建築物就只有薄弱的牆,但實際上的牆應該要厚實隔熱。
我最近想去未開發的地方,比方說緬甸,那裡色彩使用很豐富,對做一些商業空間很有幫助。但會想要旅行最主要是出去釋放壓力,一下飛機,整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了。
(圖)易寬設計作品《PUMPKIN HOUSE》,以精心手筆構築磚瓦堆砌的南瓜屋,展現異國風情。
Q:總監曾說,「因為人的進駐,有了對話和互動,進而乘載記憶,老屋伴隨時光刻劃出生活的軌跡,且賦予新的意義。」;而何老師也曾提在早期的著作提過,自己並不偉大,而是創作和唱歌的人厲害,因為他們唱出、作出您的感受,使您感到自己並不孤單.
請問總監對於「人」之於空間的看法?您如何在看到空間時初步評斷兩者間的關聯性?也請問何老師,自己現在對於上述看法,是否有別於十餘年前,具體又為如何?
何:有些歌手和他們的粉絲,會感謝我的創作幫助了他們,但是換個角度來想,如果沒有他們的話,這些創作也不會被聽到;我有很多的作品,是因為歌手的個性特質才造就的,雖然並不是他們主動說出對感情、人生的看法,但在和他們接觸的過程中,能了解到許多故事;創作這件事,是把一個歌手最吸引人的地方放大。
藉由和不同人的互動,也使心情年輕化,我常常是朋友中第一個使用新興軟體的人,他們很常讚嘆我跟上時代的速度;就像我身處的產業——流行音樂,是與時俱進的,我不會排斥某一類音樂,像近年的Rap、饒舌歌我就覺得很猛,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用心,不會覺得誰入流誰除外。
張:談到人與空間關係的例子,想起自己有做過一個醫生娘的案子,從聊天過程中,知道她是一個很夢幻的小女生。她當初的案場是老屋改建而成,我在牆上畫了許多動物和童話故事;某天她來現場,我請她稍等片刻、看看點燈的樣子。燈漸漸暈散乃至發亮,看著燈光,她感動得哭了,不停說著謝謝,那時候我想,做作品最開心的大概就是這樣子了。
這故事有點像是,每天罵花,花會死掉;如果用正向和用心的態度與心情去面對,別人也能感受得到。
(圖)何老師在行業中的資深閱歷深受肯定,不僅獲頒財團法人音樂著作權協會榮譽會員獎項,也擔任主持人參與活動。
Q:兩位在自身的領域都成績斐然,分別因為創作比賽以及朋友的委託進入主要的工作範圍,請問在您工作期間印象最深刻、甚至影響您們創作的經歷為何?得獎和成名的經驗又帶給您們什麼反思?
何:有很多歌手最紅的一首歌,其實是他不喜歡的,每個人有個人的喜好,自己喜歡的作品不一定會得獎。好比有一些自己的作品不是主打歌,但我卻很喜歡;有一些人告訴我:「你有些歌不是很有名,但是我好喜歡喔!」這就使我很開心。又或是有人跟我說,在他感情低谷和受創時,我的書或歌陪伴他度過了那段時間,就會使我覺得自己做了有意義的事。
我有一首歌叫《怨蒼天變了心》,當年是方季惟唱的,可是在前兩年,有一個節目重新翻唱它;做這行最快樂的事情,就是你當年寫的東西,後來又被賦予了新生命,會讓人很感動,覺得自己在這行還是有貢獻的。
早期入行途徑難尋,為了被看見,參加比賽是自闢入行道路的方式。我入圍過幾個獎項,但沒有得過獎,我自嘲自己這輩子最好的眷顧是:「沒有很厲害,因此不會驕傲也不會忘記初衷、或甚至害怕」;回頭來看,覺得這是很大的恩寵。而現在小小的驕傲是,我的學生很喜歡上我的課,他們給的評量都非常非常高,這代表至少我做什麼像什麼、盡心盡力,這是一種安慰——我真的努力、盡心了,而且他們都感受到了,這就是使人最高興的。
張:會特別勤奮地去投獎,是覺得公司經營不能只靠個人魅力,自己總會老,因此要把品牌做起來,讓同事跟著一起茁壯。得獎以後,沒有特別不一樣的心態,還是要做好每一件事;得獎後會有壓力,覺得之後的作品要超越前者。而每一件作品呈現的都不一樣,就像何老師的每一件創作都不一樣,這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,現在跟老師聊過後,會知道要在作品中更加注入愛。
做這行做了十幾年,有很多東西都忘了,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一個案子,是無酬的中途之家。當我到那裡看了看,發現一個讓孩子們宣洩情緒的空間,天、地、牆都是泡棉的,像是關精神病患的,表面都被抓爛了,不禁使人感受到他們的痛苦。
後來在一次拜訪過程中,主任把一個小朋友叫來我面前,說:「你看,這就是你們口中的魔術師叔叔!」之所以被稱作魔術師叔叔,是因為我把他們的環境變漂亮了。雖然無償,這卻是我從業以來做得最開心的一個案子。即便案子不是得獎作品,但在我心中是最開心的一件事!
(圖)繼榮獲美國、德國設計大獎之後,易寬溫暖樸實、帶有丹麥快樂哲學「hygge」的設計作品《SMILE COFFEE》,再度以靜美之姿拿下義大利A' Design Award,為品牌更添一筆榮耀!
Q:接續上題,何老師自封唱片界數學最好的製作人,而張總監則在網紅店設計大有心得,兩人走至今日柳暗花明,充分展現機緣和自身願望能改變人生的可能,請問您們對於過去的自己有什麼話想說?
何:流行音樂圈數學最好的人,是我自封的、自嘲的一句話;我鼓勵學生,你要在很多地方找到自己的價值,你在某些地方是比別人好的。就像我雖然學數學,還是在另一個領域找到一片天。
如果有機會跟當初的自己講話,我會告訴他:「你已經很好了,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;你已經很努力、很完美了,你是值得被愛的,也跌過很多次跤了。」
面對一個陌生人,我是很友善的,可是如果來往一段時間,發現相處起來不是那麼真心的時候,就會跟這個朋友斷絕關係。年輕的時候為了討好別人,做了很多委屈自己的事情,可以的話我想對自己說:「你可以放鬆一點,你不需要這麼努力也可以被愛。」
我五十歲生日的時候,老朋友梁朝偉請我吃了飯,他對我說:「當我要五十歲的時候,我非常不能接受。但睡前我躺在床上想了想:『我有沒有做對不起別人、自己的事情?』如果沒有,那就夠了。」
沒有負了別人,也沒有對不起自己,我覺得到了這個年紀,自在一點就是。
張:我是天蠍座,也是很挑剔,會一日三省。到了這把年紀,我還是不太懂得怎麼放鬆自己,還是很戰戰兢兢。這點是我要向何老師學習的。
如果回到過去,我會告訴自己:「你應該再努力一點、應該多加油一點、不要那麼害羞,要為自己多爭取一點。」可能因為環境的關係,比較壓抑,無法表達。一路走來,我覺得我都沒有付出什麼,就被別人拉著做這做那。相對於何老師,希望自己可以再主動積極一點。
(圖)在舞臺幕前幕後,何老師都以開朗明亮的心情笑臉迎人,使周遭散發著快活愜意的氛圍。
Q:最後,藉此難得的機會,想讓兩位彼此交流;何老師曾和摯友寫過交換日記,如果今天有機會讓兩人互訴想給對方的話語,想請問內容為何呢?
何:和張總監彼此都大概知道彼此的個性了,所以我會想多了解他的設計和新想法,也希望他可以給我對事物的新見解。我希望雙方是可以多多交流、給雙方建議的,或是以後他旅行的時候,可以寄張明信片給我。
張:我看了何老師許多的著作,早上也會閱讀老師發布的心靈雞湯,想問何老師,是不是要經過那麼多的撕心裂肺和肝腸寸斷,才能寫出優美的詞句?那像我們這些比較沒有起伏的人(何:愛情太順利了!)⋯⋯
你寫了那麼多,你不會全身傷痕嗎?四百多首歌,四百多個故事,要怎麼承受得住?想請教老師,你用什麼心情去撫平過去的傷痛?
何:不用撫平。我覺得人生最可怕的傷痛,是不說,或是說不出來的,表達出來代表自己能夠承受。有些人遇到挫折,待在裡面不想出來,也不要硬去拉他,因為他或許根本沒有想要出來。
但相對來說,人要學會求救。有很多深陷絕境中的人就是這樣子的,他們打的最後一通電話,如果朋友沒有接到,或許他人就這樣走了。你可以打電話去求救,但是不要打出「讓沒有接到電話的人終生後悔、痛苦的電話」,要記得求救。
我最後以「使命」做結尾,既然被賦予了這個使命就好好創作;假如你沒有那個天賦,即使經歷了和我一樣的歷程,也不會寫出相同的故事!
每個人的耐受度不一樣,資質也不一樣,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就是順勢而為吧。我們能在此對談,至少代表我們在人生中都有走到還算順利的路!
無論是當時未踏上的分岔道路,或是當下篳路藍縷,但因為選擇延續至今,而持續發光發熱的初衷使命,都是著名作詞人/暢銷書作家 何厚華 老師和 易寬設計 張華騫 設計總監,生命中重要的軌跡及養分。透過這次跨界對談,了解到兩位一路上的心路歷程,獲得的感動和經驗結晶使人如沐三月春風,深受其和暖舒暢之意打動;感性又觀察敏銳的兩位,想必往後也將在各自的職涯璀璨開花!
本文由OPEN編輯部撰寫